2024-05-27 07:13:15 | 言晓网
延安大学在陕西省内是本科一批招生,是一本院校。在省外是本科二批招生,是二本院校。
1、院校发展历史。
194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将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合并成立延安大学,吴玉章任校长。之后,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自然科学院、民族学院等相继并入。1947年延安大学部分师生远赴东北、华北、西北各地办学。
2、办学规模。
延安大学设有17个二级院系,11所附属医院,61个本科专业,1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省级优势和特色学科,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1个国家旅游局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研究基地,16个省级科研平台,4个院士工作站;有本科生16099人,硕士研究生2601人,教职工1565人。
3、合作交流。
学校先后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体育大学、西北大学签订了省部共建对口支援协议,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二炮工程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学院等部队院校有着密切的双拥共建关系等。
延安大学的学习体验:
1、学科丰富多样。
延安大学拥有多个学科门类,涵盖理工科、文史思政、经管法学等领域。学生可以在广泛的学科范围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学校还积极推行专业交叉和学科融合,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
2、动手实践机会多。
延安大学注重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无论是实验室实训、实习实训、社会实践还是创新创业项目,学生都能在实践中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升学习效果和就业竞争力。
3、科研成果丰硕。
延安大学在科研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学生可以参与导师团队的科研项目,进行科学研究,积累科研经验。这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
目前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定,已经没有一本二本的概念了。延安大学座落在革命圣地延安,是由毛泽东亲自命名,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大学,成立于1941年,从前身院校算起,建校为1937年,先后由著名的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自然科学院、民族学院、新文字干部学校和行政学院合并而成。在艰苦的战争岁月,延安大学努力贯彻学以致用的方针,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利,为新中国的繁荣和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1958年,延安大学恢复重建,一代文化大师郭沫若亲笔题写校名。1998年,延安大学与延安医学院、延安市人民医院合并成立新的延安大学,被陕西省确定为重点建设院校。
学校有新城、杨家岭、萃园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800余亩,现有本科生16099人,硕士研究生2601人,教职工1565人,专任教师965人;设有17个二级学院、1个独立学院和11所附属医院,1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1个本科专业,6个省级优势和特色学科,2个省级一流学科,9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旅游局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研究基地,1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6个省级创新团队,4个院士工作站、2个社科名家工作室。
专业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9月,学校设16个二级学院、1个独立学院和11所附属医院,开办61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医、教、经、管、史、法、农、艺11个学科门类。
截至2015年4月,学校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特色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7门,省级教学团队12个、省级优秀教材8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8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7个,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陕西省普通高校优势学科5个,省级特色学科1个;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5个专业学位类别,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10个大门类。此外,有批准立项的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学科建设项目17个,其中:2012年立项10个,2013年立项5个,2014年立项2个。
国家特色专业 中国革命史与中国共产党党史,生物科学 ,汉语言文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 ,音乐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国革命史与中国共产党党史、生物科学、汉语言文学、化学工程与工艺、音乐学。
省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临床医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工商管理、英语。
省级特色学科:延安红色文化资源与马克思主义理论。
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1419人,专任教师841人,其中教授127人,副教授308人。博士、硕士707人。基本形成了以高职称、高学历、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1人,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入选专家3人,陕西省先进工作者2人,陕西省“百人计划”入选者2人,陕西省普通高校首批“青年杰出人才”3人,陕西省教学名师15人,陕西省教书育人先进个人3人,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4人,“三秦人才津贴”专家8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4人。学校外聘高水平专家12人,聘请近百名国内著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
学术科研
截至2015年4月,学校有省级研究基地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其他研究基地1个。
省级研究基地:陕西省陕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陕西省中共党史与延安学研究中心
省级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红枣繁育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化学反应工程重点实验室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区域生物资源保育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其他研究基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红色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截至2015年4月,学校承担国家级、省级、厅级课题490多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奖励150多项。延安大学纳米技术、红枣无毒快繁技术在全省居科技领先地位。在中国国内外著名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和交流论文20000多篇,出版专著650多部,承担各级各部门研究课题1500多项,有52项通过省部级鉴定或评审,17项成果获国家专利。
言晓网
2024-02-18 17:23:04
2024-04-20 22:50:38
2024-02-18 16:10:50
2024-03-08 04:13:45
2024-04-14 01:35:09
2023-09-20 15: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