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正文

太平天国时期,在天京被攻破后还有哪些名将呢?

2024-05-18 18:52:34 | 言晓网

今天言晓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太平天国时期,在天京被攻破后还有哪些名将呢?,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太平天国时期,在天京被攻破后还有哪些名将呢?

太平天国时期,在天京被攻破后还有哪些名将呢?

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其中''天''字两横上长下短;''国''字内为''王''字,后期曾先后改称上帝天国、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反抗满清朝廷的武装起义,后建立''太平天国'',并于1853年3月攻下江宁(今南京),定都于此,改称天京。

1864年6月,太平天国首都天京被湘军攻陷,洪秀全之子、幼天王洪天贵福在逃亡中被俘。

天京失陷以后,太平天国还有哪些将领呢?他们又有什么实际呢?今天,咱们讲4个人。

一、堵王——黄文金

黄文金(1832-1864),太平天国后期著名统帅、将领,绰号“黄老虎”。

1864年天京陷落,迎幼天王洪天贵福至湖州,护送赴江西,至宁国病死。 言晓网

1864年6月,天京陷,幼天王逃奔广德,黄文金迎入湖州,黄文金所部都是百战精锐,人心赖以固结。

1864年7月,黄文金从湖州撤退,保护幼天王入江西与侍王李世贤军同去湖北会合扶王陈德才大军。文金刚领导军队安全离开湖州、广德,就在宁国墩猝亡。

自黄文金死,军队失了英勇的统帅,随幼天王入赣的军心始散,遂致石城一役,全军覆败。

二、遵王——赖文光:击毙僧格林沁和湘军名将张树珊

赖文光(1827年-1868年),广西人,汉族客家人,原籍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捻军统帅,太平天国将领,封遵王。

1864年天京失陷后,赖文光把本部太平军与捻军合并,成为捻军首领之一,后来捻军一分为二,赖文光在江北与捻军张宗禹、任化邦等联合,被推为首领,沿用太平天国旗号。

1865年,赖文光在山东曹州(今山东菏泽)大败清军,击毙蒙古亲王僧格林沁。复联合陕甘回民起义军与捻军,流动作战于华北一带,给北京造成严重威胁。曾南趋湖北,边毙张树珊等数名清将,军威大振。

1867年12月赖文光部队被清军用筑墙封河的办法围困在山东寿光县弥河全军覆灭。

1868年1月赖文光突围奔至扬州瓦窑铺被擒就义。

三、康王——汪海洋

汪海洋(1830年-1866年1月29日),安徽全椒人,太平天国晚期著名将领,封康王,有太平天国后期擎天一柱之誉。

1864年天京失陷,汪海洋随侍王李世贤进军福建,攻克漳州。

1865年,汪海洋在镇平刺死李世贤,独领其军,与清军转战于闽、赣、粤边界的平运、长宁、定南、平和、兴宁各县。

1866年1月16日,被困梅州的汪海洋忽然决定''破釜沉舟''与围城清军决一死战,太平军前仆后继,英勇奋战,鲜血染红了道路和溪涧。

但由于作战计划事先已由叛徒走泄,湘军将领刘典从叛将丁太阳处得知汪海洋每战必身先士卒的内情。当汪海洋率军冲至,丁太阳督军,''枪炮齐施,子如雨注'',汪海洋不幸中弹身亡。史学家范文澜认为此事标志着太平天国''彻底地失败''。

四、辅王——杨辅清

杨辅清 (?~1874),广西桂平人,本名金生,乳名阿七,人叫七麻子,后与东王杨秀清认作本家,改名辅清,太平天国后期将领、辅王。

1864年6月,天京陷,杨辅清剃发易装,从湖州乘船走上海。旋居澳门、后曾潜回广西桂平,并到贵州、广东、湖南、安徽等处,多结交湖南人,谋复兴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时期,在天京被攻破后还有哪些名将呢?

迁都天京后太平天国有哪些军事行动,目的,作用

出师北伐
1853年5月8日,林凤祥、李开芳等奉命率师两万余人北伐。北伐军虽然一度进至天津附近,因孤军深入,被清军围困。1855年3月,林凤祥在直隶东光县连镇受伤被俘,不久被押到北京处死。李开芳在山东茌平县冯官屯被俘,6月在北京被处死。[21] [22]
西征及天京解围
1853年6月3日,胡以晃、赖汉英、曾天养、林启荣等奉命督战船千余,溯江西征。先后攻下安庆、九江、武昌等地。为反击太平天国,1853年3月底清钦差大臣向荣在金陵城外孝陵卫建“江南大营”。4月16日,清钦差大臣琦善在扬州城外建“江北大营”。[23]
1854年,西征军在湖南遭遇新建立的湘军抵抗,湘军反攻至九江附近。1855年初,翼王石达开大破湘军,复陷武昌。1856年4月5日,太平军再克扬州,攻破“江北大营”。1856年(咸丰六年)6月,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解天京三年之围。清军统帅向荣在8月9日自杀。[24]

出师北伐是为了吸引清朝的注意力为西征争取机会
西征是为了天京解围和扩大占领地盘

太平天国时期,在天京被攻破后还有哪些名将呢?

天京事变后,陈玉成和李秀成两人配合上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太平天国在金田起义后,一路转战,最后直下金陵,在南京建立了政权。随后北伐西征,扩大势力。在1856年4月和6月,先后击溃了围困天京的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势力达到顶峰。但是可惜的是,由于内部矛盾,太平天国发生了令人痛心的天京事变,大批太平天国的骨干在内讧中丧生。太平天国的形势急转直下。石达开在不久之后,又带领军队出走,使得太平天国的军政形势更是雪上加霜。

李秀成回忆这个时候说道,石达开将合朝好兵将尽皆带走。在这个危急时刻,洪秀全重新设立了五将制度,授陈玉成为前军主将,李秀成为后军主将,李世贤为左军主将,韦志俊为右军主将,蒙得恩为中军主将兼正掌率,掌理朝政。

在这个时候,陈玉成的实力远大于李秀成,陈玉成经常帮助李秀成作战。双方的配合还是很默契的。1858年八月,陈玉成和李秀成在安徽徐州乌衣镇大败清钦差大臣督办江北军务德与阿及清钦差大臣督办安徽军务胜保两军。第二天,进到江苏江浦县小店镇,击败江南大营救兵,直下浦口,攻破江北大营,打通了天京北岸交通,取得了浦口大捷。

十月,双方密切配合,又取得了有名的三河大捷,给了湘军沉重打击,稳定了当时的严重局势。当时曾国藩湘军乘太平军大军东调,皖北空虚,来犯安徽,连陷太湖、潜山、石牌、桐城、舒城,分为两路,一路进攻安庆,一路进攻三河要塞,围夺庐州。三河守将告急。

陈玉成率军从六合星驰回救,李秀成军也随后继往。两军军赶到三河镇,大败清浙江布政使湘军大将李续宾,歼其全军,李续宾自缢死。曾国藩哀叹道,“三河之败,歼我湘人殆近六千,不特大局顿坏,而吾邑士气亦为不扬”。可见对湘军打击之大。后两人又一起打破了江南大营,乘胜夺取苏南富庶之地,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但是,随着战争的发展,双方势力的扩展,隐藏在背后的矛盾也慢慢显现出来。太平天国在天京事变后,杨秀清一死,整个局势失去了控制。太平天国失去了统一的指挥管理,被迫采取了如同封建社会采邑制一样的制度。那就是谁打下的地方就是谁的地盘,别人不得插手。这样,陈玉成和李秀成在战争中就各有私心,影响了战争的局势。

比如说,在制订攻打江南大营以及之后的战争方针的时候,陈玉成和洪仁轩就指出上游的重要性,而李秀成因为那不属于自己的属地,只把眼睛盯在江浙一带上。而陈玉成也垂涎江浙富庶,攻打江南大营主动来援,企图占有一席之地。以至于安庆被湘军轻易包围。

在安庆被围后,太平天国制订了围魏救赵之计,让陈玉成和李秀成分路合取武汉。可是李秀成只顾一路扩张实力,收编部队,耽误了时间,使得陈玉成功败垂成,只得在安庆硬拼。

在李秀成失期之后,便一心回江浙经营自己的领地,不以安庆为重。在祁门遇上曾国藩的大本营,曾国藩吓得写下遗嘱,可李秀成却不顾而去。这些做法都使得太平天国的局势越来越糟。最后安庆失守,陈玉成也被苗霈霖出卖牺牲,整个上游落入湘军之手,使得天京直接暴露在湘军的面前。

李秀成到这个时候才追悔莫及。随着天京的陷落,李秀成也被俘身死,整个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陈玉成和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的两根顶梁柱,他们一个擅打硬仗,一个擅长谋略。他们两人互相密切配合,就可以给敌人沉重打击,稳定局势。可惜到后期,太平天国的中央控制能力已经毁坏,两个人各自为战,最终都走向了失败。

以上就是言晓网整理的太平天国时期,在天京被攻破后还有哪些名将呢?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言晓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太平天国时期,在天京被攻破后还有哪些名将呢?”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