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正文

本科定向生是什么意思?

2024-05-17 00:34:31 | 言晓网

今天言晓网小编整理了本科定向生是什么意思?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帮助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本科定向生是什么意思?

本科定向生是什么意思?

定向生 意思是指定向生是指为了帮助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工作环境比较艰苦的行业培养人才,保证他们得到一定数量的毕业生而制定的一项政策。普通高校可以把招生来源地区和毕业生就业适当结合起来,按国家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列入“ 定向就业 ”招生计划。
提前批次录取院校定向的全称是“ 定向招生 ,定向就业”。意思是定向生毕业后要到艰苦环境和艰苦行业去工作,那高校招生录取时必然会有优惠政策:当高校定向生招生计划在该校调档分数线不能 完成时 ,可在其线下20分以内由省级招办补充投档,学校根据考生定向志愿择优录取。

定向生生源原来是有限制范围的,从2005年开始,教育部调整为有定向生招生计划的高校应面向生源所在省(区、市)招生,不得指定行业、单位或局部地区生源范围。任何一考生只要愿意,都可以填报定向生。

招收定向生的院校大部分是中央部委属高校,定向的地区一般是西部省份,包括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宁夏、西藏、广西、贵州、云南等9省区;定向的艰苦行业包括国防军工、农业、林业、地质、气象等部门;定向的地点包括矿区、油田、劳改劳教场所等。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高等学校,如却因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用人单位需要,拟招收少量定向就业生的,必须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报教育部核准后,方可编列定向就业招生计划,招生人数不超过本校年度招生计划总规模的1%。
一旦填报了高等学校定向就业招生的志愿并被录取,那么就要在开学之前与相应的高校及定向就业单位签订就业相关协议。 言晓网

关于就业方面,定向生毕业后不需要自己找工作,直接分配到相关部门。如定向地区因为某些原因不再需要定向生,那么定向毕业生还可以按照国家的指导进行就业。
一般定向培养生都会被安排和学校签订定向培养协议的公司进行实习,公司一般也会比较重视。
如定向地区或部门因情况变化不再需要,定向培养生可按国家任务招收的学生的方式就业。经教育拒不去定向地区或单位工作的定向培养生,须退还所得全部奖学金,补交学杂费,并向学校缴纳部分培养费,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定向生违约会被记入 诚信档案 ,不准考公务员进入政府及事业单位。

拓展资料
定向生政策通过优质普通大学将不低于50%招生计划定向分配到区域内各高校,并适当向农村高校、薄弱高校(含“名校+”教育 联合体 中“+校”)倾斜。从而促进教育的公平,使各处的学生都有机会上好的大学。
定向生与 统招生 同批次录取,定向生录取以考生统考成绩和定向志愿为依据,按照志愿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录取成绩不低于普通高中最低录取控制线。具备定向生源资格的考生可选报在该校有定向生源计划的高中学校为定向志愿,定向志愿每生限报一所学校。
定向生和统招生有什么区别
1、定向生的含义是指“定向就业招生”。而统招一般指 全日制普通高校 (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统一招生选拔考试,依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计划》内统一招录的学生。
2、定向招生主要在内蒙古、广西、贵州、云南、西藏、青海、甘肃、宁夏、新疆等九省区,以及农业、林业、地质、能源、建材、气象、测绘、国防军工、解放军等系统和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工作环境比较艰苦的单位。而统一招生是面向全国,没有专业上的要求。
3、定向招生是国家为了解决艰苦地区、艰苦行业以及国防、军工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人才“分不去、留不住”的困难而专门制定的一项招生与就业相结合的特殊招生政策。

本科定向生是什么意思?

大学本科招生类型及学制详解

大学本科招生类型有全日制本科、成人本科、专升本等多种,学制也有所不同。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这些招生类型及学制的具体情况。
🎓全日制本科
全日制本科是指全国各地区普通高等学校通过全国统一考试、自主招生或保送方式招生,学制为4-5年。
👨‍🎓成人本科
成人本科是指通过成人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录取后,可选择接受本科阶段教育、远程教育、业余教育或开放教育,其中后三种方式免入学统一考试。
📚专升本
专升本是指普通高校对口招收专科应届毕业生(统招专升本)、成人高校招收专升本(成考专升本)、网络大学招收专升本(网络教育专升本)、自学考试专升本(自考专升本)。
📜证书与学历
专升本毕业证书标示专科起点升本科,与普通本科有区别。除统招外,其他专升本是第二学历,第一学历为专科。普通本科通过高考直接升为本科,第一学历为本科。
📅学习年制
统招专升本需读3年专科、2年本科,共5年。普通本科多为4年制,其他专升本方式可能缩短时间。

本科定向生是什么意思?

大学招生简章里都有什么,需要注意什么

看招生简章也是有技巧的好不啦,我们需要注意的还真不少:

首先,看高校情况。先要了解院校基本情况,包括隶属关系、院校性质及层次、办学规模、收费标准、奖学助学措施等内容。对于设有分校及多个校区的院校,还要关注考生在哪个校区就读,其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的印章是否带有分校或校区的字样等。

第二,看加分政策。高考照顾加分由教育部统一划定范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一定的自主权。一般来说,各省招生部门确定的政策加分,只适用本地区的高校,外地高校认可与否由学校审查决定。所以,考生的加分是否管用,一定要仔细阅读各高校的招生章程中的加分条款。不少高校在提档时承认政策加分,但在录取时,却按照考生的实际高考成绩和报考志愿安排专业。也就是说,提档时加分是起作用的,但在专业录取时,很多高校是按考生实考分算,加分不起作用。如南开大学对于各省、市、自治区招生办公室规定的加分政策,按当地政策提档,但是安排专业的时候则是看实考分数。

第三,看投档比例。不少人误以为只要被高校提档,就一定会被录取,其实有些过于客观。学校审阅档案后,少数考生档案会因各种原因被学校退回到省招办,即“退档”。所以不要太过于放松。而且教育部规定,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高校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20%以内。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05%以内。

第四,看专业录取原则。从分配专业的规则方面看,专业录取主要有专业优先、分数优先、专业级差三种方式。高校具体使用哪一种方式,会在招生章程中明确。如南开大学的录取原则是总分优先,专业之间没有级差。就是说将录取范围内考生按照总分(不含政策加分)排队,当分数未达到第一专业志愿录取分数线时,要看是否达到了第二专业志愿录取分数线,依次类推直到录取到最后一个专业志愿,各专业志愿之间不设级差。

第五,看单科成绩要求。高考录取时,有些高校对已投档的考生在安排专业时有单科成绩的要求,主要有几种方式:单科成绩原则上应达到及格水平; 单科成绩必须达到某一分数标准。如外语类专业对考生英语成绩的具体要求,经济学类专业对数学成绩的具体要求等; 总分相同且填报专业相同的进档考生分配专业时,看某一科成绩优先排序。

第六,看身体条件及其他要求。高校对考生身体状况的要求一般分为两种:其一是直接以《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为依据;其二是参照《指导意见》的要求,根据学校(专业)的性质、特点,对考生身体素质、生理条件作出补充规定。

举个例子吧:2015年北京协和医学院招生章程中明确要求:“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除患有学校可以不予录取的疾病外:

a)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被医学类各专业录取:色弱、色盲及其他各类不能准确识别颜色者。

b)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宜就读医学类各专业:任何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800度者;一眼失明另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400度者;两耳听力均在3米以内,或一耳听力在5米另一耳全聋者;斜视、嗅觉迟钝、口吃者;对化学物品有过敏反应者。

所以你在选择专业时,除了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外,还要认真阅读高校招生章程中的有关规定。

第七,关于外语语种及口语成绩要求。很多高校只录取以英语为外语的考生,很多高校的某些专业要求有英语口语成绩,考生要尤其注意,若报考要求口语成绩的院校或专业,要按时参加口语考试。录取有语种要求的,报考时也一定要看清楚。

以上,就是言晓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本科定向生是什么意思?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本科定向生是什么意思?”相关推荐